登入

社會菜鳥 的日記

2024年4月7日(日)
有人說,可以看看主管,想想自己:我看著主管們現在的樣子,卻不是我希望成為的樣子。

現在做的工作,也不是我主要想做的事。

如果我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了,那份「滿一年的資歷」還重要嗎?
最後編輯2024年4月7日(日) 20:23

2024年3月29日(五)
幸運的話,可以接到長期配合的繪本案子,雖然我覺得不確定性還挺大。
可是畫畫一直是我想做的事,其中也需要積極去了解業主想要的東西,然後把它呈現出來。這也是一個現在比較卡的能力——察覺對方的真實想法。

另外順利的話,6月可能會有在學校上班的正職工作通知我,我是蠻有意願的,畢竟當時同事相處起來還挺好,他們也希望我可以回去一起做事,既不必重新適應新環境,還可以繼續有週休二日,而且真的是個沒事就不用加班的職場,滿理想的。因為有很多公文需要跑流程,這部分也可以持續練習跨部門溝通的能力。

下班的時間也比較不用擔心會被臨時聯絡,當然也有偶爾需要出差的情況,但就我感覺起來並不是很多。

辦活動的部分我可以協助,就不會需要到我主辦,聽起來好像很厲害,不過這幾場參加下來,我覺得很繁瑣,快要變成公司的形狀讓我有點焦慮。

如果可以,我比較傾向每一件工作的安排都能以我自己意志出發。

比如:在學校的正職,是穩定的經濟來源,是維持生活的義務;額外接的案子是提升生活品質的選擇;自己辦活動是為了與他人交流、展現自己的生活風格,算是興趣;協助他人辦活動是我對這場活動有興趣,想瞭解、學習更多的選擇。

大概模式是這樣。
最後編輯2024年3月29日(五) 12:51

2024年3月27日(三)
單獨出差,好像也不錯,至少我比較可以放鬆。

高中畢業的時候,數學老師說,她覺得我太看重別人的感受,反而忽略自己的感受。

出社會工作到現在,一位很看重我的主管說,她覺得我目前問題點在於,處理事情太以自己為出發點去想,導致可能沒有顧及他人也不夠周全,但他也有欣賞我的地方,比如對工作的責任感,不過也說過我對自己沒什麼責任感。

和我朝夕相處了八年多的另一半,一路包容我成長,他說我和剛認識時相比,確實變了很多,也比較有自信了(雖然和他比還是不夠有自信)。

對於他的話,和希望我去做的事,我都很放心的相信,也許旁人會覺得:我沒有自己的想法,太依賴他……這也確實沒錯,和他在一起我就不覺得應該擔心什麼,但反過來說,我能給他同樣的安全感嗎?

要怎麼給他安全感呢?像他對我做的一樣嗎?

他的底氣是他認為,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,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處理好人際關係。

人際關係的部分我承認我很挑,但也是有我自己都交流方式。至於面對問題,我習慣事前先花時間做功課,才去謹慎執行,現在的工作我光是輸出就花光所有時間,又何來輸入呢?或許這也是在提醒我,先前花了太多時間吸收,很少好好的實踐想法,那麼我會記住這點,在未來持續練習輸出。

倒是真的想換個工作環境了。

以前的我是怎麼樣的呢?
我在當工讀生的時候,壓力比較小,可以有更多的發揮空間,能力範圍內多做的事,都是我的成就感來源,畢竟基本上對於工讀生的要求不會太高,責任也不太重,即便出了錯也還是自己可以承擔的範圍,不會麻煩到別人。

現在的工作,讓我沒辦法承擔出錯的後果,即便說是出了錯有大家一起處理,可我並不希望發展到那一步,因此會希望盡可能不出錯,也不想出錯後還要麻煩別人來幫忙。

大家原本份內的工作就夠忙了,出錯後的補救工作等於是多的,那感覺就很糟糕。

現在比較常想,我現在有多少存款?可不可以裸辭?
辭職時間大約6-8月中間吧,在主要活動結束後,開始準備一些交接資料,然後等另一份工作的通知,不然就是全力投入自己的小事業。

不想管創業的風險高不高,為了我憧憬的生活,就算要跪著走到底,那份動機比上班強烈的情況下,我一定也必須做得到。

最後來數數上班可能的優點:上班摸魚也有錢拿,和同事相處比較不無聊、遵循法規、公司規範就可以交換基本保障。

創業的優點:可能會面臨很多沒想過的困難,很多東西就要自己摸索,事情可以自己安排進度(排長假也不用誰的同意),可能變成有錢人。

如果都要被罵,那我想為了自己的事被罵,至少被罵之後,得到的東西都可以真的用到。
最後編輯2024年3月29日(五) 12:39

2024年3月22日(五)
有人願意悉心引導,我非常幸運,命運以最溫柔的方式提醒我該要成長了。在此之前都沒有意識到的那些事,有人願意提醒我,甚至分享、說明與分析。

成長帶來的成長痛,是別人無法分擔的,100%只有自己能熬過。

那是心靈要變得堅韌的養分,確實也只能自己吸收了。

「我不想」、「我不能」、「我沒辦法」的想法,已經佔據腦海裡二十幾年,有過現在許多機會,卻因為這些念頭遲遲沒有行動,現在是不得不處理了吧。
最後編輯2024年3月22日(五) 16:48

2024年3月11日(一)
一是可以靠著磨練專業技能來提高時間的價值,同時也需要具備全方位的能力。因為是以自己為核心向外連結,當然也就包含與人溝通的能力,如此才能更好的行銷自己,也能保有對自己的時間最完整的掌控權。

二是在組織內升遷,為整體貢獻並帶來利益,展現自己的價值。需要團隊合作,不一定要樣樣精通,但最好一定要知人善任,時間上難免有互相妥協與配合的地方,也要可以接受為了別人、全體利益,選擇花自己的時間去讓事情完成。

如果我想自己做完全部的事,那可能會先累死。所以具體來說,應該是我想自己決策、自己承擔,當然也不想影響到同事,所以有同事其實對我來說蠻有壓力的。

我想嘗試自己經營品牌,平時物慾也不算高,只要擁有一份不算高,但基本穩定的收入來源就好,因為我想要更多的時間。
如果考慮到緊急預備金,最近還要開始考慮怎麼保險了。當然,收入穩定繳得出保費也是前提。

其實,要考慮「東西要賣得出去,才賺得到錢。」這點也蠻疲憊的,也許太天真,我可能更重視自己能展現的價值,不想參考其他人,也不想被其他影響。
最後編輯2024年3月11日(一) 12:51

2024年3月4日(一)
對於本職工作,總有一種不甘願的感覺。

可能真的是覺得,因為工作完成的主導權不在我,所以即使工作順利完成,我也不會有成就感。

然後,該做的事多了,我單純覺得工作變多變雜了,卻沒辦法真心覺得快樂。

當主管指派一個任務給我,並且會從旁協助與引導我去做,我就不太會認為,達成的成果我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,而是覺得,我只是一個工具,真正完成任務的還是主管。

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嗎?
我應該要認為我做到了某些部分,所以應該得到那些成就感嗎?

我不太清楚。或說,這是不是代表,我還是沒有承擔責任的能力?
最後編輯2024年3月4日(一) 12:52

2024年3月3日(日)
上次提到6月可能會有另一個職缺的通知,即便到那時候,可能會談需要8月至9月才能到職。

順利的話,可以無縫接軌,不然其實也打算在8月(現職滿一年)後離職了。

現在比較會想的是,不適應高壓環境很糟糕嗎?

想要對我來說悠哉的步調,但其實對另一部分人來說,也是比較困難的狀況。

我不確定這是不是為了想逃避才給自己找藉口……就是想逃跑吧。

調整成一點點慢慢加壓的狀態,想嘗試自己意識到舒適圈後,再加一點挑戰就好,自己掌控步調,可能會比較開心吧。
最後編輯2024年3月3日(日) 20:28

2024年2月27日(二)
我有說過,當初是抱著三個月試用期被刷掉就好的心態來公司上班的嗎?

好像沒有,總之當時就想找個過渡的工作,只是剛好選了這間公司,想著大不了被資遣,上班時基本做著份內的工作,有問題就問、不會就說不會,下班也準時下班,比較沒有什麼包袱的情況下,卻意外工作得蠻順的。

還是其實好的上班心態應該就是要這樣子的?

偏偏我又是個容易不小心太有得失心的人,如果想著現在擁有的到最後都會失去,反而不期不待,沒有傷害,做事也比較不會帶太多私人情感。

現在和同事相處出感情了,感覺反而顧慮的事變多了,做事不一定能像剛進來時一樣吧?而且心裡也總是不太舒服,預計滿一年已經處在這種狀態下,能待住的極限了。
最後編輯2024年2月27日(二) 12:43

2024年2月26日(一)
昨天想到的一點點心得。

沒有實踐,就不會產生成功或失敗的結果,只會浪費寶貴的時間;一旦實踐,就可能成功或失敗,還可以獲得經驗,讓下一次實踐可以更接近理想的結果。

明明道理這麼明白,也很簡單,可是為什麼我還是會害怕「失敗」?

或許是我潛意識裡一直在追逐「教科書上的正確答案」,但其實離開學校以後,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做可以,那樣做也可以,總歸是有不同的方法完成。

或許是我極度想要避免聽到別人質問我:「你怎麼會這樣做?」,這會讓我感覺自己做錯事,即便事情的結果沒有什麼問題。

溝通很困難,因為沒有說出來,別人就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;溝通卻也很簡單,因為說出來就有可能被理解,進而達到更好的合作——前提是雙方都能聽進彼此想要表達的意思。

然後,這些事對我來說,最困難的是「接受自己的不足」,有時候我希望能事前避免可能導致的失敗,可又有時候會不信邪的想要親自試一試,如果這些風險的承擔不會麻煩到別人,那我就能少考慮一件事了。
最後編輯2024年2月26日(一) 12:47

2024年2月14日(三)
前陣子有意識到自己不怎麼開心,主要是下班就吃飯滑手機到睡覺,上班的內容也和當初安排的不同了,如此日復一日,因此覺得無聊了吧……

本來做兼職的時期,還能在下班後有心力創作,但不知道為什麼開始正職工作以後,默默感覺創作的慾望減少了。

很想脫離這樣的狀態,但又擔心自己做錯決定,可是現況滿窒息的也是事實。

已經決定做滿一年就要離職,心情是輕鬆了一些,對於「工作中遇到難以克服的部分,在解決以前都會是我的課題」這件事,我會努力記住,也不是逃避不想學習,只是我想換個環境學。

「我想要什麼」,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,手邊的工作還是該做好,畢竟拿人薪水就要做事,而且我現在又是正職的身份,不可避免地擔了一份責任在身上,「可我不想為了沒辦法認同的事負責」,在工作中那股煩悶的感覺具體來說應該是這樣。

如果是兼職,上面要求我做什麼,做就是了,出問題也不會是我的責任,簡單乾淨。

可現在我雖是正職,但也沒有完全的決策權,而我也不想額外花更多時間蒐集我做決定需要的先備資料,在理據不足的狀況下,也沒辦法和想法明顯不同的大主管溝通其他做法,現在的決策權還是大主管為主,面對小主管我倒是可以多做一點,說到底其實還是看人、看感覺。

在大主管那邊,我大多是兼職的態度,多少指令做多少事,比較被動;面對小主管則是比較注意情況,看是否需要一些協助,也盡量避免發懶主動向他回報進度好掌握狀況。

總之,預計離職倒數6個月,看情況或許能夠無縫接軌。
最後編輯2024年2月15日(四) 00:08